高速扩张下危机再现炒股炒股配资
曾经年营收破百亿、门店超 5000 家的国产时尚巨头太平鸟,如今正经历连续三年的业绩下滑,即使在降本缩费的战略下,也未能阻止净利润腰斩的颓势。
即便在降本缩费的战略调整下,其净利润仍遭遇腰斩,扣非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至仅 1370.90 万元,同比暴跌近八成,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已逼近"警戒线"。
凤凰网财经《公司研究院》发现,太平鸟旗下四大主力品牌——女装、男装、少女装与童装,在今年上半年无一例外全部下滑,尤其是曾为营收支柱的女装板块持续疲软,被男装反超;乐町少女装更是连续三年跌幅超 20%。
不仅如此,太平鸟门店规模持续收缩,库存积压、加盟商信心不足、现金流由正转负等一系列经营指标恶化,无不反映出太平鸟正面临"卖不动"的严峻现实。
一段时间里,太平鸟和县城年轻中产之间几乎划上了等号,尤其是很多县城中产,往往在太平鸟上,每年就要花费几千上万元。
然而,如今却被昔日的消费者疯狂吐槽"女装又土又贵"、"价格虚高,质量一般" ……
"一路走来干掉了不少对手,如今,越来越像曾经对手的模样",一位网友的高分点评或许揭开了太平鸟"卖不动"的真实写照。
01 旗下主要品牌无一不跌,太平鸟"卖不动"了?
近日,太平鸟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,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28.98 亿元,同比减少 7.86%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771.16 万元,同比大幅下降 54.61%。
从品牌维度看,太平鸟旗下主要品牌在 2025 年上半年无一幸免地全部下滑。
PEACEBIRD 女装营收 10.60 亿元,同比下滑 10.45%;PEACEBIRD 男装营收 11.80 亿元,同比下降 7.42%;LEDIN 少女装营收 2.33 亿元,减少 7.18%;MINIPEACE 童装营收 3.77 亿元,下降 3.73%。
女装板块的表现尤其令人担忧。PEACEBIRD 女装曾经是太平鸟的第一大营收支柱,但自 2023 年起已被男装反超。2024 年,PEACEBIRD 女装营收占比降至 37.34%,低于男装的 41.52%。
乐町少女装更是连续三年下滑幅度均超 20%,其营收占比已从高峰时接近 15% 降至 8.10%。
为应对业绩压力,太平鸟持续收缩经营规模。2025 年上半年,太平鸟净关闭 194 家门店,其中加盟店净关闭数量高达 150 家。
截至 2025 年 6 月末,太平鸟门店总数已降至 3179 家,较 2021 年高峰期缩减了近四成。
从渠道类型看,直营渠道表现相对稳健,营业收入 14.04 亿元,仅微降 0.13%。加盟店渠道营业收入 7.13 亿元,同比下降 13.63%。
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 7.48 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降 24.58%,表现远不及线下渠道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转型过程中,太平鸟的经营效率指标持续恶化。2024 年末存货净值达 17.36 亿元,同比增长 15.05%。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 192 天,较上年增加 9 天。应收账款增至 5.31 亿元,周转天数增加 4 天至 27 天。
2025 年 6 月末,太平鸟存货达 15.20 亿元,同比增长 9.8%。不仅如此,太平鸟今年上半年的合同负债为 0.94 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滑了 48.56%,合同负债中最典型的是加盟商的预付款,去年上半年是加盟商预付款是 1.2 亿元,今年上半年已经骤降至 5252.77 万元,加盟商预付款越低,反映客户拿货意愿度越低迷。
库存积压,产品"卖不动",太平鸟今年上半年又计提了 7736.23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。
此外,现金流方面,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由 2024 年同期的 1.83 亿元转为 -2.62 亿元,主要因终端销售疲软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,叠加采购预付款增加,公司短期资金压力有所上升。
02 差异化定位与模式转型,奠定品牌根基
不得不感叹,太平鸟曾是服饰行业的快时尚黑马,如今却"卖不动"了。
1996 年,开服装厂的张江平决定告别代加工与散货模式,注册"太平鸟"商标,正式打造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。
彼时服装业已向专业化发展,宁波本地品牌几乎全主打男士正装,雅戈尔、杉杉等前辈早已站稳脚跟。
为避开直接竞争,张江平为太平鸟选定休闲男装路线,这一"避其锋芒"的选择,让新生品牌顺利赢得了市场空间。
可品牌刚起步,就撞上了 1998 年金融危机。
当时太平鸟还是传统重资产模式,资金全砸在生产、厂房与市场里,银行压缩贷款后,资金链岌岌可危。
张江平白天跑遍银行求贷款,晚上才能处理工作,实在没办法就变卖厂房设备、抵押财产,甚至找亲友借钱,才勉强撑过难关。
图源:太平鸟公司官网
这次危机让张江平记牢了"现金流是生命线"。
他把太平鸟的现金流比作三峡大坝,从此坚持"不把水一次放完";同时也琢磨出转型方向。
周边不少服装厂开工不足,何不把生产外包?像耐克、阿迪达斯那样,只抓品牌、设计和营销。
就这样,太平鸟迈出了虚拟经营转型的第一步,慢慢剥离了重资金的生产环节。
2001 年,陈红朝的加入为太平鸟注入新活力。
他推动品牌与设计师联名、进驻全国知名百货商场设专柜,并升级男装面料,让太平鸟在男装市场的地位愈发稳固。
更关键的是,他牵头开辟女装业务,经过多年深耕,2015 年女装收入超过男装,占公司总收入四成,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
与此同时,太平鸟启动品牌矩阵化布局。
2008 年推出少女女装品牌乐町,2011 年上线中高端童装品牌 Mini Peace,四大品牌集结,覆盖了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。
2017 年,太平鸟成功登陆 A 股市场,上市首年便交出亮眼成绩单:女装、男装、少女装、童装收入分别达 26.85 亿元、25.20 亿元、9.48 亿元、7.09 亿元,其中童装业务同比增长 37.48%,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。
此时的太平鸟,已从区域品牌成长为全国性的时尚巨头,距离 "百亿营收" 目标仅一步之遥。
03 高速扩张下危机再现
如果说上市前的太平鸟走的是 "稳扎稳打" 的路线,那么 2020 年前后,公司则彻底切换到 "高速扩张" 赛道。凭借 "疯狂联名 + 快速上新" 的快时尚策略,太平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却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。
2020 年全年,品牌与 50 多个热门 IP 联名推出新品,从动漫、游戏到影视、艺术 IP,几乎覆盖了年轻消费者关注的所有领域;高频次的上新节奏,也让太平鸟始终保持市场热度。
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成效显著。2021 年,太平鸟门店数量突破 5000 家,营收达到 109.21 亿元,首次突破百亿大关,创下上市以来的最佳业绩。彼时的太平鸟,被誉为本土服饰品牌中的 "快时尚黑马",风头无两。
然而,激进的扩张策略如同 "双刃剑",其弊端在短暂的辉煌后迅速显现。
为追求规模增长,太平鸟盲目开设大量门店,部分门店选址不佳、运营能力不足,导致单店营收持续下降,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与运营风险。
而过度依赖 IP 联名,导致产品设计缺乏核心竞争力,且联名款溢价较高,消费者新鲜感消退后,复购率大幅下降,还推高了公司的销售费用。
2022 年,太平鸟的经营危机集中爆发,公司遭遇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高速增长的神话彻底破灭。
为应对危机,太平鸟不得不 "痛定思痛",开启大规模降本增效之路,而关闭低效门店成为首要举措。
数据显示,2022 年至 2024 年,太平鸟合计净关店 1841 家,平均每天关闭 1.68 家,门店规模大幅缩减。
但关店 "节流" 未能扭转业绩颓势。
公司营收从 2021 年的 109.2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68.02 亿元,三年间下滑超 37%;净利润也从 2021 年的 7.13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2.17 亿元,降幅超 70%,增长态势完全逆转。
来源 | 太平鸟年报
雪上加霜的是,公司核心管理层也出现变动。
2023 年 2 月,陈红朝辞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职务。2023 年 10 月,公司副总经理厉征辞职。
离职前,陈红朝持有太平鸟 9.38% 的股权,是公司第二大股东。更引发市场关注的是,陈红朝在离职后开启了减持计划。
来自太平鸟公告
2023 年 8 月起,他多次减持公司股份,合计套现约 6 亿元,持股比例降 4.75%;2024 年 8 月 13 日,陈红朝进一步公告,计划在未来 3 个月内减持 1413.2 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 3%。
而如今的消费市场,已从过去的 "增量竞争" 进入 "存量竞争" 新阶段,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品质、性价比与个性化,对 "过度营销""同质化产品" 的容忍度越来越低。对于太平鸟而言,曾经依靠 " IP 联名 + 高速扩张" 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炒股炒股配资,如何重塑核心竞争力、实现战略转型,成为其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。
盛鼎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